?
发布时间:2022-12-30
(转载本网资讯 请注明出处!)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从古代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带,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深得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进入新世纪,琵琶学问呈现出独奏、重奏、弹唱、协奏、大合奏多元化发展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琵琶制作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的曹卫东,在继承前辈优秀制琴学问薪火基础上,在琵琶制作艺术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上,精研笃行,大胆创新,让更多国人感受到华夏民族乐器的瑰丽色彩。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诗王白居易在传世佳作《琵琶行》中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琵琶清澈明亮的音色,以及韵味独具的音乐表现力。正是儿时在唐宋诗词的耳濡目染中,让曹卫东对琵琶这件民族乐器所创造的学问艺术情境痴迷向往。
1969年,曹卫东出生于北京市。16岁进入北京乐器制作学校,系统地学习了乐器设计、制作、木材鉴定、机械设计以及乐理常识与乐器演奏。1987年,从北京乐器制作学校毕业后,曹卫东进入北京民族乐器厂,拜著名琵琶制作大师满瑞兴先生为师,潜心学习琵琶及相关弹拨乐器的制作。从锛、凿、斧、锯到刨、锉、磨等每道工序,再到乐器的设计研发,曹卫东都娴熟于心,他的乐器制作技艺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历经三十余载,秉持在赓续中传承、在守正中创新的理念,曹卫东创作出众多独具特色的专业琵琶(包括复制古乐器),不遗余力地推动传统民族乐器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多年来,曹卫东先生和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李光华、吴玉霞、杨靖、张强、兰维薇、陈音、方锦龙等诸多名家携手合作,在琵琶制作时对音色、音质及演奏手感均衡性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实践,得到了很多的支撑与帮助,使其琵琶的制作工艺更加完美、精湛,琵琶的音质、音色也越发的美妙动听、耐人寻味,从而形成了独有的曹氏制琴风格。
为了能制作出一张好琴,曹卫东往往会亲赴全国各处挑选上好的乐器木材。他说,一张能够传世的好琴,与制琴师以及演奏家的关系都密不可分。刘德海大师曾说过一句话“制琴人孕生木头孩子,弹琴人调养木头孩子,制琴弹琴鱼水情缘,琴声之美功百各半”。这段话生动体现着制琴与弹琴之间的渊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古弹琴人与制琴人相得益彰。一把好琴的流传是制作师、演奏家与收藏家的共同努力。在时间的长河中,琵琶的形制在不断变化。大忽雷、小忽雷、烧槽琵琶等名琴,因形造美,洪杀得宜。它们既是匠人高超制作技艺与非凡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彰显着制琴师独特的审美价值。
琵琶源于魏晋南北朝,从北魏的石窟画像中已有四弦琵琶的壁画形象,至盛唐时期,琵琶的制作艺术已达巅峰,在古时琵琶已经价值不菲,即使在现在,传世琵琶也为收藏家所珍视。“在中国,现存的古琴几乎很难再找到实物,所以激发我的创作动力,将古老的琵琶学问底蕴通过复制手段再次挖掘展现出来。”1992年,曹卫东创办了乐器工坊。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曹卫东以敦煌壁画、唐宋诗词为参考,相继复制出唐代曲项四弦琵琶、唐代直项五弦琵琶、鸟喙式五弦琵琶、龟兹琵琶、明式燕尾琵琶。针对琵琶个性和多声部需求研发出了高音琵琶、低音琵琶和复古明式凤尾琵琶,参照敦煌莫高窟的反弹琵琶乐舞图复制出了乐舞琵琶,再现唐宋琵琶的古韵神风。其中,最值得的一提的是根据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藏品成功仿制的唐五弦直项螺钿琵琶。从琴体的螺钿镶嵌工艺,到琴体的装饰工艺,使得最终制作出来的琵琶造型堪称精美。
曹卫东复原制作的唐代螺钿琵琶
“古琵琶不仅外形精美,乐器音色也与现代琵琶完全不同,古琵琶的声音更加古朴,更有一丝怀古风味的感觉。”曹卫东表示,古琵琶与现代琵琶的声音之所以有不同,原因就在琴弦的使用和内部腔体的变化上。现代琵琶的一弦多为钢丝弦,二、三、四弦为尼龙钢丝缠弦,而古琵琶多用蚕丝弦、羊肠弦、牛筋弦,这也成为古琵琶与现代琵琶音色有别的影响因素之一。经过繁琐的工序,才可以制成一把琵琶,而曹卫东三十年如一日痴迷于琵琶的制作艺术,正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初心,将更多的不同形制的古琵琶通过现代制作工艺手段,再现琵琶学问的瑰丽色彩,深度挖掘琵琶艺术的学问内涵,将优秀的琵琶学问回馈给广大的琵琶表演艺术家和爱好者。
复原制作的历朝历代琵琶
近年来,曹卫东制作的多款琵琶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琵琶外观设计及实用创新等多项专利,并获得业界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的专业院校进行讲座交流。孜孜以求几十载,潜心制琴终不悔。“作为琵琶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将古老的琵琶制作技艺传承并且发扬光大。”曹卫东如是说。
北京电视台在曹卫东琵琶博物馆录制节目
关于民族低音乐器,在民族器乐尤其在民族乐队中一直是个空白。近年来,曹卫东和一些演奏名家合作,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成果。
纵观乐器发展史上,在中国传统民乐乐团中一直缺少低音乐器。在琵琶多声部探索正在路上,有道是:古琴古调传古韵,古香古色听今声。2001年,琵琶演奏家杨靖老师和曹卫东老师开始探讨研发一款低音琵琶,在制作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最终低音琵琶成功问世,已申报“低音琵琶”专利,并成功应用到民族乐团当中。2021年,在为纪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演唱会上,杨靖老师用此款低音琵琶进行演奏。低音琵琶循古但不泥古,守正亦求创新,在其内部结构、声学原理、外观形制和手感舒适度上,均做了较大提升。(现为第四版低音琵琶)。低音琵琶外形古朴典雅,富含中国古风元素。琴弦震动均匀统一,奏响低沉松透的悠远之音,演绎穿越古今的琵琶对话,追求完美艺术永无止境。
曹卫东与琵琶演奏家杨靖设计的低音琵琶
参观者在曹卫东琵琶博物馆亲身体验琵琶制作工艺
6·21国际高梅4688官方网站助推台湖镇民众音乐学问建设